2014年2月13日 星期四

淺談「徒步環島未來信」計畫

這支影片,是大愛全紀錄拍攝「徒步環島未來信」計畫的節目影像;雖說是計畫施行初期時的專訪( 2013 年 10 月,於花蓮台九線拍攝),朋友「島輝」還不太習慣面對攝影機,但看得出主張明確、流程簡單,吸引了相同理念者情義相挺。


◎ 影片位置:http://on.fb.me/1cyxxFf

這個計畫的啟動,就像「候鳥在異國吃了果實後飛過台灣上空,沾黏在身上的種子掉落在我們這塊土地上」;島輝以背包客的思維角度,帶來了別於傳統的創意種子,並讓種子接觸於人群,扎根在人心。

雖然我們都不知道會種出什麼東西,但無論如何,當這顆種子歷經發芽、成長、開花、結果,對於台灣即將面臨的嚴酷寒冬而言,總是多了可以溫飽的食糧。


● 未來信 x 夢行者【橋樑】
http://on.fb.me/1cyxxFf

--

說到送信,讓我想起了電影「2013終極神差」(The Postman),劇情描述 2013 年戰爭毀滅了文明,人們過著彼此搶奪、只求自保、沒有目標的生活;與現實對照,台灣如今現況也相去不遠。



而電影主角在因緣巧合之下,以郵差的身分收信、送信,卻意外發現「信念傳遞」是如此的有力量,讓人們有了在災禍連年的環境中,獲得生存下去的渴望。

當然現實中的夢行者計畫沒那麼有戲劇性,但可以從電影裡看見值得學習的地方;舉例來說,就是「團隊與系統」的概念。

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,為了能夠遍地開花,需要讓有共同理想的人參與實際行動,台灣占地雖然不大,但依然有 368 個鄉鎮市區,這是僅憑一人之力無法負荷的數量;因此,精準的在設定族群聚落中,依靠團隊來設立「據點」是必要的。

但並非設立「郵筒」,而是將共同參與的夥伴,培植成可以傳遞理念的意見領袖。

而系統的部分,則是將原本的執行流程更完善化,就算核心成員更變依然能持續運作;此點需要建立在「定期、規律」的行動制度上,讓每個環節相關參與者養成習慣,進行周期性的動作。

不定期的活動行程,無法形成全面推廣所需要力量,較像是散彈打鳥的游擊戰,神出鬼沒且難以捉摸;如此恐怕會像煙花直奔夜空,發出璀璨光芒於瞬間後,消失無影蹤。


● The Postman - wiki
http://goo.gl/YY5zbY

--

另外,琢磨「夢想」、檢視「未來」為計劃核心,乍看之下沒什麼問題,任誰都能寫出自己心中所憧憬的願望;仔細思考之後,會發現大多為空談的美夢,使得此計畫本質上的原意打了折扣。


◎ 圖片來源:未來信 x 夢行者 FB 粉絲團

個人以為,應將所謂的夢想更加的「具體定義」,並進行目的分類、對象分類等動作;試著想一想,當我們收到數年前寫給自己的信,大多人是怎麼樣的心情?不是苦笑這個夢想太大無法實現,就是搔著頭納悶怎麼寫出自己都看不懂的內容。

例如寫著「要有自己的家」,結果不論是遲遲沒能達到目標,或是已達成目標,在那個未來時刻,當下自己的夢想「必定」與信上所寫完全不同;簡單來說即是「無法達成的人會更變目標,達成的人則會產生新的夢想」...這無疑是計畫推廣的阻礙。

這個思考結論當然需要時間來驗證,但換個方式,將設定夢想的模式調整為檢視「初衷」,是否更具有深遠的意義與價值?

在卡片上寫著我要擁有自己的家(夢想),原因是希望能溫柔守護、陪伴深愛的家人(初衷);那麼即使沒能因房價高漲而買下屬於自己的房子,也能清楚自己的目的,調整為更具體能實現的夢想。

而達成買房子目標的人,也能回過頭來檢視,完成了夢想後是否符合自己的初衷;夢想是隨心境變化的目標,它是可更動的,而初衷卻是人的終極目的,無法輕易轉折。

來自過去的自己,提醒現在的自己莫忘初衷;所以在寫下夢想的同時,連帶「寫下原因」更顯重要。

在未來信計畫裡,「目標與目的」要能夠明確區分清楚,是使這個計畫更有深度的核心;也唯有讓曾經寄信給自己的參與者,願意持續支持、參與,才應該是恆久經營的作法。


最後,恭喜島輝完成了這個計畫,期待未來的「橋樑計畫」能夠更有系統的推動,讓更多台灣人積極參與及持續思考,一點一滴的積蓄力量,嘗試改變現況。


● 7 年級生徒步環島 收集 600 封未來信

--

【後續補充與延伸】
以下推薦幾個類似的活動網頁,供作參考:


● Postcard café 寄信給未來 (餐飲 + 文創 + 未來信)
http://www.postcard123.com.tw/


● Postcard café FB 粉絲團 (社群行銷窗口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ostcard123


● EmailFuture.com (數位化的未來信)
http://fre.la/12eCp3f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