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

慈善活動號召女姓「捐內衣」

慈善機構的宗旨是施捨愛心?還是給予自力更生的力量?這是我好奇已久的問題,尤其在理論與施行上的「矛盾衝突」,甚是有趣。


前幾天發現一個有趣的慈善募捐活動,他們募集的內容並非金錢糧食、也非生活物資,而是女性最貼身的衣物「內衣(亦即胸罩、Bra);而募集後的使用方式也讓人驚訝,居然不是直接提供給弱勢者來使用。

這些內衣,是為了讓窮困被迫賣淫的女性,建立起有尊嚴的生命價值而使用;做法是讓她們以捐助的內衣來做買賣,靠著銷售的獲利來養活自己,甚至可以藉由接觸人群,進行適當的創傷療癒。

● 妞新聞:慈善活動號召女姓捐內衣救世界
http://www.niusnews.com/=P27eqzs5?nm=1

--

曾經接觸幾位從事公益事業的好朋友,大部分都語重心長的希望我別淌這渾水,因為最終只會看見貪得無厭的人性嘴臉,看不見善意;這些單位只是為了得到各界補助款而已,真正幫助到弱勢的力量往往一半不到。

也有許多深諳商業經營手段的老手,直接點名慈善機構都是企業避稅的方式罷了,甚至是能爭取政府補助資金的業務管道。

經歷幾次分享,逐漸了解到所謂公益事業,背後亦是被「商業」推動著,而非善意與愛心;但這無所謂,只要這些單位能實質幫助到弱勢族群就好。

可惜的是,往往都只能達到最基礎程度的效果,弱勢者依然永遠的在黑暗中爬行著,過著社會最底層的生活。

這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呢?因為慈善單位不能具有營利行為,這意味著整個組織無法自行運轉,必須依靠政府補助或捐款才能施行各種協助;所以讓慈善單位疲於奔命的去四處「要錢」,讓人民的美意成了施捨,弱勢者則成了乞討者。

大多人都瞧不起只會乞討的人吧?那麼如何期待這些接受施捨的弱勢者,擁有強健的心靈,有尊嚴的脫離窘境?於是糜爛者更糜爛,沉淪者復沉淪。

唯有讓弱勢者透過自己的雙手,感受活著的樂趣與尊重,才能走出陰霾。

--

或許公益單位能自行營運,才是解決現況的好方法;以下比較兩種模式下的差異 (也就是國外施行的方式與台灣法規下的現況)。

● Free the girl 計畫
http://freethegirls.org/



上列這個網址即是本次內衣捐助單位的官方網站,你會看到他們訴求明確的版面設計,不會有多餘的企業贊助感謝文、獲獎榮譽獎項報導、報表清單等公關訊息來「模糊焦點」;因為能夠自行運作獲得資源的機構,不需要仰賴捐助企業的鼻息。

甚至可以說為了更貼近社會大眾的使用方式,連網站都請專業的視覺設計師、程式工程師進行各式優化,讓觀感更加的柔軟且清晰。



●  勵馨基金會
http://goo.gl/0y1EQZ



作為對照組的勵馨基金會,在台灣也已經是數一數二經營良善的機構了,但你若前往其官方網站,是否會感覺到些許困惑與迷走呢?

初入眼簾的是對捐助企業、名人的各種感謝;要不然就是極欲証明自己經營所獲得的國家肯定,藉以討好政府來算計下個年度的補助款。而真正應當要對外界一般民眾的訴求聲明,則模糊到無以復加的程度。

若是比照商業模式,台灣地區的運作類似 B2B (business-to-business),本來爭取的捐款來源就不是社會大眾,所以當中置入了相當多的廣告,供捐助企業進行「品德行銷」之用;政府更是敲鑼打鼓的大聲喧鬧一番,吹噓著這是自己任內施行的德政。

而正因目的不是針對社會大眾所設立的,使得網站依然是非常舊式的技術,有興趣可使用行動裝置瞧瞧,立馬知道該平台形同虛設,僅是為了讓官僚核定補助時方便之用。

網站是數位時代主流的媒體,他們卻放任舞台腐朽,是什麼原因?(並非針對勵馨基金會,台灣多數公益機構都是如此)

--

或許,如此的指責台灣公益單位是有些過分,不論效益如何,至少他們的出發點都值得敬佩;只是運作的方式如此沒有效率,當中募捐款項的使用也讓人難以信賴...那麼,是否到了改變的時候了?

想像一下,這些單位經常宴請一些政商名流,然後大拍合照,後方還有「歡迎 OOO 蒞臨指導」的紅布條,他們這是在做什麼?

是的,在台灣我們做好事的標準,是建築在「人情與面子」上,因此需要將大量的資源投注在交際應酬上頭;而這些資源,其實是可以更加妥善運用的。

雖然探討這個現象並無法立即的改善現況,但最起碼的,若你我更加的接受公益機構能自行營利運作(放下無謂的道德潔癖)、讓弱勢者能作為主角來參與創造自己的未來,或許就是很棒的開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