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,分享這段約 10 分鐘的影片,洗滌、沉澱一星期的疲勞。
這是將矯飾、浪漫和新古典主義藝術的名畫,以模擬「凍結」的手法製成;說來有趣,這些畫作原本就是靜態作品,卻被顛覆成由動態逐漸轉化為定格...與單純令畫作動起來有「根本上」的差異。
義大利動畫導演 RINO,在數位影像創作上一貫喜愛如此風格,可由下列這部獲得諸多國際獎項肯定的 My Super8 尋出脈絡。
● (M+A) - My Super8
http://youtu.be/83nMRmWdcxY
--
一般來說,繪畫創作媒材長久以來都是仰賴畫布與顏料,這是無法取代的基本素材;但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,你我都習慣了電影戲劇工業所帶來的聲光娛樂效果...對於所謂的平面繪畫藝術,再難靜心下來觀覽。
因此「藝術數位化」將是未來必定盛行的媒材,不論傳統創作者如何不情願,反抗也好、哭鬧也罷,皆是徒勞。
舉個簡單的例子供思考:一樣是《清明上河圖》展覽,普羅大眾會願意看靜態原畫,還是攜家帶眷、熱鬧歡喜的觀賞《會動的清明上河圖》呢?
● 清明上河圖
http://goo.gl/6DDjtD
●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
http://youtu.be/UdRIbCP4N4Q
雖然靜態原畫自有文化價值,但並非此次探討的範疇;僅是針對創作與傳遞媒材的演變進行思考。
--
再論數位藝術領域的發展,前陣子參與台北某藝廊的面談邀請,其中便有這個話題;這家藝廊表示他們是全台灣首個有企圖心經營數位藝術的企業,透過數位平台將台灣藝術家的作品推廣到中大型企業辦公大樓中。
簡單來說就是「藝術品租賃」,只是利用了數位的複製特性,同樣的作品可重複陳列於各處;而這樣的機制,飽受同業的敵視與攻擊。
這當然有違藝術性探討「真跡」與「獨一無二」的本質,更加的貼近純粹商業行為;不過反過來思考,把持藝術界運作的是誰?不論藝術協會或鑑定評價機制,其實都是商人。
既然真跡與否的意義都是商人為了市場而建立的價值觀,那麼與數位化服務又有多大的差異呢?對於民眾來說,能否輕易的接觸到藝術、融入生活裡,或許才真正重要的。
結論:
在商人教我們如何過耶誕節、感恩節、萬聖節與情人節之餘,我們會否真的感動於耶穌誕生、印第安人的恩情?
如果不會,那麼相信我,畫作是否真跡、是否一定要是傳統媒材,對你一點都不重要。
● 經典名畫動起來 - 原始出處
http://goo.gl/4i1rPQ
● 經典名畫動起來 - youtube 位置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RaQ0pMYU3g
● 導演 RINO FB 頁面
http://on.fb.me/1av3f8F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